國內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大門已經打開。之前北京和深圳市公布一些細胞治療項目的價格標準,讓有需求的病人有機會得到滿足。
近日,國內以藥品形式申報的干細胞治療產品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(IND)獲得了批準,意味著我國干細胞藥物上市邁出了一大步。也就是說,國內患者能夠使用上干細胞藥物的日子越來越近了。
作為一種藥品,干細胞療法需經歷臨床試驗驗證后方可審批上市,而獲得監管部門的臨床批件則意味著可以開展臨床試驗,是新藥申請上市的關鍵一步。
據悉,獲得臨床批件的干細胞產品為異體人源脂肪間充質祖細胞注射液,這是首個獲得臨床批件的通用型干細胞產品,適應癥為膝骨關節炎,并且將直接從II期臨床試驗開始。
對此,很多人表示歡呼, “干細胞的春天來了”,“終于看到了干細胞藥物在國內上市的實質性進展”、“膝關節炎是常見老年病,期待干細胞藥物上市,申請第一個使用”等類似留言絡繹不絕??梢?,干細胞藥物上市是很多人的期盼。
國內干細胞的臨床應用取得了實質性進展
在過去,人們看到了我國干細胞基礎研究領域的很多科研成果,但臨床轉化進程卻十分緩慢。而現如今,我們可以說,我國嶄新的干細胞臨床應用時代已經開啟。
越來越多的數據和趨勢表明,我國干細胞臨床應用轉化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。
目前,我國干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數量已經增至114家,臨床研究備案項目逐年增多。2018年,5個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產品的獲得受理。2019年才剛剛開始,干細胞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就獲得了批準,這是干細胞藥物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的實質性進展。
2018年11月我國新藥臨床試驗正式由過去的審批制度轉變為默示許可,由“點頭制”批準正式轉入 “搖頭制”批準時代,這標志著我國新藥臨床試驗行政許可將進入更加高效的審評模式。上述干細胞新藥臨床批件就是這種新審評模式的產物。接下來,其他干細胞治療產品也將有機會更快地獲得臨床批件,并開展臨床試驗,加快上市進程。
干細胞藥物為解決重大未滿足的臨床需求而開發,已經在罕見病等多個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前景。國家鼓勵加快臨床急需和罕見病治療藥物的審評審批。2018年以來,我國通過持續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,一些細胞治療藥物申請獲得了優先審評。在新的政策環境下,干細胞新藥的審批上市有望更早的到來。
更多的臨床需求有望得到滿足
當前獲得臨床批件的干細胞藥物的適應癥是膝骨關節炎。目前全球獲批上市的干細胞治療產品中,有4款與膝骨關節損傷的治療相關,包括:
(1)總部位于比利時的生物制藥公司TiGenix開發和商業化的產品ChondroCelect,是第一個從EMA接受市場授權的基于細胞的藥物產品,用于膝蓋軟骨修復。
(2)澳大利亞的生物科技企業Mesoblast的獲得澳大利亞治療用品管理局(TGA)批準,生產和供應自體間充質前體細胞(MPC)產品,主要應用于骨修復。
(3)韓國Medi-post 公司的 Cartistem 通過間充質干細胞為原料,專門治療退行性關節炎和受損的膝蓋軟骨。
(4)總部位于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劍橋市的生物科技企業Vericel的專利產品Merci通過FDA批準上市,專門用于治療膝部軟骨損傷,該產品中的自體軟骨細胞來源于患者活檢的膝部軟骨組織。
這些已經成功上市的細胞治療產品,近年來拯救了無數的骨損傷患者。
然而,除了骨損傷患者,諸如糖尿病、中風、脊髓損傷、帕金森、漸凍癥等患者也在等待著干細胞產品來滿足治療需求。
不過,令人欣慰的是,全球范圍內針對上述疾病的干細胞治療產品均已處在臨床試驗階段,有些甚至進入到了臨床試驗后期。
在國內,目前正在申報的干細胞治療產品所適用的疾病也不只是骨關節炎,還包括牙周炎如慢性牙周炎所致骨缺損、移植物抗宿主病、慢性創面(糖尿病潰瘍等)以及潰瘍性結腸炎。
但是,這還遠遠不夠,仍有許多適應癥等待干細胞治療產品來攻破。隨著研究的開展以及干細胞新藥的申報,未來國內不只是骨關節炎患者,其他病人也有望得到干細胞治療。